供暖季怎样预防“暖气病”?中医专家开出预防方
冬季降临,北方地区逐步进入供暖季。暖气来了,人们享受室内温暖的同时,让人不爽的“暖气病”也如约而至。
供暖期间,不少人早上醒来会感到口干舌燥,甚至还会鼻腔出血,这是由于家里暖气温度过高、空气干燥造成的。如果干燥持续时间过长,会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。再加上为保暖减少开窗通风,灰尘、细菌附着在黏膜上,很容易引发咳嗽、上呼吸道感染、感冒、支气管哮喘等疾病。
“‘暖气病'其实不是一种病,不属于医学上的病种,是由于供暖带来一系列的症状。”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中医师严利依说。
严利依分析,出现“暖气病”的原因在于,居民一般紧闭门窗保暖,空气干燥、不流通。在这样环境待久了,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,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和种种不适感,引发鼻咽干燥、流鼻血、浑身无力、头晕恶心,出现烦躁不安、皮肤干紧等症状。
正常情况下,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,其中经皮肤挥发600—700毫升,经呼吸道挥发300—400毫升。供暖后,室内干燥,人体丢失的水分就更多,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,心血管、泌尿系统等身体多个系统都会出现不适应状况。
暖气来了,“暖气病”如何不要来?严利依把脉“暖气病”,开出预防方——
◆身体补水
温暖的室内要注意给身体补水。每天需要饮用1.5—2升水,保证人体不缺水。同时可多吃富含水分的水果,如苹果、梨、橘子、葡萄等。适当进食有温热性质的食品,如芝麻、萝卜、番茄、荸荠、豆腐、银耳等。在中医药膳方面,可以烹调雪梨羹、百合莲子小米枣粥、山药麦冬炖燕窝、川贝炖雪梨、玉竹银耳汤等滋阴润燥的食谱。
◆室内加湿
除了用加湿器、摆放水盆外,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,最好选绿萝、吊兰等,这些植物叶面蒸腾的水分比较多,既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,还可吸附有害气体。
◆开窗通风
室内温度过高,容易导致咳嗽、嘴唇干裂等。要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,并保持空气流通。室温最好在18℃到22℃之间,湿度保持在50%—60%,每天两次至少半小时的开窗通风。
◆户外锻炼
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,以减少“暖气病”的发生。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“暖气病”,宜在户外进行打太极拳、练八段锦等养身健体的运动。当然,也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来合理安排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0年11月29日 07 版)
相关文章
- 手脚冰凉 除了“虚”还要警惕三种病
- 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患者,饮食需遵循“八项注意”
- 早睡晚起、不妄补 冬季养生10条为健康加油
- 跪坐,时刻都在养气
- 冷空气来啦!为了保暖,这些“坑”别踩!
- 冬季养生肾为先 八个动作护肾又强身
- 干细胞人肺模型可模拟新冠病毒感染
- 学会保护好自己的心脏
- 做好保暖 别让心脏着凉
- 秋高气不爽?试试这几招 呼吸更顺畅
- 泡发食物有毒、输液能防脑卒中……这些传闻究竟是真是假?
- 想要减肥更轻松?不妨试试多吃点肉
- 各种维生素的功效和营养终于弄清楚了!
- 因势利导(中医里的成语)
- 三个时刻 老人最好坐着
- 54321,骨松远离你
- 乱喝“养生水” 竟致急性肝损伤
- 宅家、办公、出门在外 防护措施都必不可少
- 老人腿抽筋,要扳不要按
- 五脏最喜欢的养生动作
网友评论
